61歲的楊姓女子生活規律、無抽菸喝酒,高血壓與高血脂控制良好,且每年健檢壞膽固醇(LDL)數值都在標準範圍內,但日前她因胸痛就醫,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支應心臟的其中一條主動脈堵塞率高達99%且合併血栓,緊急接受心導管手術才救回一命,她質疑,自己的數值都保持良好,怎麼還會與心肌梗塞擦上邊,醫師指出,原因出在她的第四種血脂「脂蛋白(a)」數值過高。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志維說,多數人只曉得血脂有三種,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以及三酸甘油脂。許多人並不曉得「第四種血脂」也就是「脂蛋白(a)」,也是造成血管堵塞的關鍵角色之一。
陳志維說,「脂蛋白(a)」是近年極度被重視的一種血脂,它被發現與壞膽固醇連結,壞膽固醇在人體內如同是敵人,而「脂蛋白(a)」就像是一把衝鋒槍,兩者結合就像「敵人撿到槍」。在尚未與壞膽固醇結合的「脂蛋白(a)」,醫界尚未得知它具有何種作用。但已知如果壞膽固醇與「脂蛋白(a)」結合,血管會將「脂蛋白(a)」誤判為可幫助溶解血栓的原料,讓其進入血管,但實際上「脂蛋白(a)」不具溶解血栓的功用,欺騙血管「脂蛋白(a)」比壞膽固醇更容易造成血管壁發炎,並堆積在血管內。
陳志維說,臨床上常常發現,為什麼患者沒有三高,卻出現心肌梗塞,近年才被明確發現與「脂蛋白(a)」有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從兩年前開始,針對入院的心肌梗塞患者,都加做「脂蛋白(a)」檢驗,發現總計約400位的心肌梗塞病人中,有20%的患者「脂蛋白(a)」過高,正常值應在30mg/dl以下,曾有位年約30歲的心肌梗塞患者,沒有三高,「脂蛋白(a)」卻達到200mg/dl以上。
「脂蛋白(a)」數值多寡,90%由基因決定,研究指出,約20%到35%的亞洲人,「脂蛋白(a)」先天超標,而非洲人約40%到50%超標。陳志維說,過去常認為非洲族群容易有心血管疾病,可能與飲食相關,但現在看來可能是與基因相關,關鍵就在「脂蛋白(a)」。
陳志維說,飲食有機會降低壞膽固醇,但對降低「脂蛋白(a)」並沒有太多用處,唯一能有效降低的方式是投藥或施打針劑,過去對於血脂遲遲無法降低的患者,會給予後線降血脂針劑,目前發現該針劑可幫助降低「脂蛋白(a)」數值約20%到30%,其餘則有少數口服藥可使用,科學界還在研發干擾「脂蛋白(a)」與壞膽固醇結合的藥劑,盼未來有武器對抗第四種血脂。
既然已知「脂蛋白(a)」對心血管具有傷害,根據歐洲心臟學會(ESC)與美國心臟學會(AHA)建議,以下四種族群應主動且定期檢測「 脂蛋白(a)」,分別是:
.家族心血管病史者
.本身無三高但曾突發心肌梗塞或中風者
.三高控制良好卻反覆出現血管堵塞者
.有早發性心血管病病史患者
陳志維說,檢測「脂蛋白(a)」需透過抽血,如果有家族史或病史等高風險者,目前健保給付檢測「脂蛋白(a)」費用,若民眾規律健檢,建議可以加做「脂蛋白(a)」檢測,釐清心血管疾病風險,採取預防措施,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發生機會。
生活作息良好,血壓血脂控制穩定也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候選人,醫界發現,第四種血脂「脂蛋白(a)」,恐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新關鍵。(123RF)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