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時代,新手媽媽對照顧孩子格外謹慎,面對產後哺乳挑戰,坊間流傳多喝水幫助排乳、不可喝咖啡,甚至不能吃麻油雞等迷思。台灣開業中醫師李湘萍表示,過度飲水對身體有害,但咖啡因應控制攝取量,含酒精的麻油雞則應避免。如出現乳汁分泌下降,可以中藥處方進行疏肝解鬱、通絡下乳,搭配心理衛教改善泌乳情況。
李湘萍表示,哺乳期間咖啡因攝取量建議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以每杯120毫升黑咖啡約含100毫克咖啡因推算,每天至多攝取1至2杯,目前多數研究認為此劑量對嬰兒無長期影響,但仍有文獻指出,哺乳期間攝取咖啡因,恐與孩子發生腸絞痛、皮膚過敏有關,建議適量飲用,避免過量。
酒精則對孩子神經發育具潛在風險。李湘萍表示,攝取120毫升酒精恐影響乳汁分泌、排乳反射,建議哺乳期間完全避免使用酒精,若少量飲用時,建議至少間隔2小時後再哺乳,避免孩子接觸酒精;國人坐月子常吃的麻油雞,即使經過烹調,仍保留大約20%酒精量,建議謹慎評估是否實用。
李湘萍說,女性哺乳期間,建議維持每日飲水量2500至3000毫升,過度飲水不會提升乳汁分泌,反而可能影響泌乳反射與身體代謝;另,哺乳母乳者,建議比平日額外攝取500卡熱量,未哺乳者則不用增加攝取,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李湘萍分享近期遇到個案,一位新手媽媽因哺乳時間受限及壓力大,導致乳汁分泌明顯下降。經診斷屬「被干擾型乳汁不足」,體質為「肝鬱型」,使用柴胡、當歸、王不留行、白芍、茯苓等中藥處方進行疏肝解鬱、通絡下乳,同時搭配哺乳頻率調整與心理衛教,泌乳情況顯著改善,媽媽情緒也更穩定。
李湘萍表示,遇到乳汁不足情形,從中西醫觀點可分為不同狀況,自覺性乳汁不足是指實際奶量足夠,但母親信心不足,通常發生在第一胎新手媽媽;被干擾型乳汁不足,指產後3至8日泌乳激素上升關鍵期,此時若未定時餵奶,恐影響乳腺分泌,導致後續乳量逐步減少。
另一類體質或疾病型乳汁不足,則與病患體質有關。李湘萍表示,產婦若患有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甲狀腺異常或貧血等疾病,均可能干擾泌乳功能。中醫認為「氣血虛弱」「肝鬱氣滯」「脾胃功能失調」等體質者,易出現乳汁分泌不良的現象。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