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三的「睿睿」還不到10歲,但他總是被老師反映上課不專心、又常分心找同學聊天,作業也是三天兩頭忘記帶,明明學習能力不錯,卻總因粗心被扣許多分,文具用品也常搞丟,老師建議家長帶他到醫院兒童心智科評估,但沒多久就不耐地在位子上開始扭動、試圖插話,醫師診斷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接受藥物治療及搭配生活行為訓練後,他不專注、過動情況已有明顯改善。
台灣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劉子瑜表示,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研究發現台灣約有7%的學童有ADHD,其中多半與遺傳有關,並非是孩子故意不專心或搗蛋,也不是因家長溺愛或不管教而造成。ADHD患者的大腦前額葉發展較同齡慢,多巴胺也較不足,因此會影響到專注力、過動及衝動控制的表現。
她指出,ADHD可分為3型,分別是「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衝動型」及「混合型」;ADHD的孩子由於常會受不專注或過動、衝動的症狀困擾而影響學習、人際互動或日常生活適應,如果未經過適當治療,可能會影響到青春期或成年時的學業、事業成就,更有可能會有焦慮、憂鬱、低自尊、物質成癮、行為偏差等情形。
劉子瑜說,目前研究顯示最有效的治療是藥物治療搭配行為訓練。藥物治療中最常使用的是中樞神經興奮劑類型的藥物,這類藥物並非鎮定劑,因此不是用鎮定的方式讓患者「安靜下來」,藥物是藉由調節大腦中的多巴胺改善患者的專注力、過動及衝動控制,藥物反應通常快且治療效果佳,雖然可能會有食慾差、惡心等副作用,但通常服藥一段時間後副作用會減少,或透過調整服藥時間而改善,食慾也會在藥效退後恢復正常,不會影響到長期的生長發育。行為訓練是透過給獎勵,鼓勵孩子有好表現,提升孩子改變的動機,減少問題行為發生。另外,也建議ADHD的孩童多運動、維持良好生活作息。
劉子瑜表示,ADHD的症狀通常會隨年齡增加有部分改善,但由於症狀會影響到學習、人際互動、情緒發展等,如果錯過治療黃金期,ADHD可能會影響孩子往後數十年的人生,建議如果孩子出現疑似ADHD的症狀時,可儘早帶至兒童心智科門診就診,讓醫師評估並提供治療建議,協助孩子及家長克服ADHD所造成的困擾。
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劉子瑜表示,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研究發現台灣約有7%的學童有ADHD,其中多半與遺傳有關,並非是孩子故意不專心或搗蛋,ADHD患者的大腦前額葉發展較同齡慢,多巴胺也較不足,因此會影響到專注力、過動及衝動控制的表現。(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劉子瑜表示,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研究發現台灣約有7%的學童有ADHD,其中多半與遺傳有關,並非是孩子故意不專心或搗蛋,ADHD患者的大腦前額葉發展較同齡慢,多巴胺也較不足,因此會影響到專注力、過動及衝動控制的表現。(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