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杨姓女子生活规律、无抽菸喝酒,高血压与高血脂控制良好,且每年健检坏胆固醇(LDL)数值都在标准范围内,但日前她因胸痛就医,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支应心脏的其中一条主动脉堵塞率高达99%且合并血栓,紧急接受心导管手术才救回一命,她质疑,自己的数值都保持良好,怎么还会与心肌梗塞擦上边,医师指出,原因出在她的第四种血脂「脂蛋白(a)」数值过高。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陈志维说,多数人只晓得血脂有三种,俗称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以及三酸甘油脂。许多人并不晓得「第四种血脂」也就是「脂蛋白(a)」,也是造成血管堵塞的关键角色之一。
陈志维说,「脂蛋白(a)」是近年极度被重视的一种血脂,它被发现与坏胆固醇连结,坏胆固醇在人体内如同是敌人,而「脂蛋白(a)」就像是一把冲锋枪,两者结合就像「敌人捡到枪」。在尚未与坏胆固醇结合的「脂蛋白(a)」,医界尚未得知它具有何种作用。但已知如果坏胆固醇与「脂蛋白(a)」结合,血管会将「脂蛋白(a)」误判为可帮助溶解血栓的原料,让其进入血管,但实际上「脂蛋白(a)」不具溶解血栓的功用,欺骗血管「脂蛋白(a)」比坏胆固醇更容易造成血管壁发炎,并堆积在血管内。
陈志维说,临床上常常发现,为什么患者没有三高,却出现心肌梗塞,近年才被明确发现与「脂蛋白(a)」有关。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从两年前开始,针对入院的心肌梗塞患者,都加做「脂蛋白(a)」检验,发现总计约400位的心肌梗塞病人中,有20%的患者「脂蛋白(a)」过高,正常值应在30mg/dl以下,曾有位年约30岁的心肌梗塞患者,没有三高,「脂蛋白(a)」却达到200mg/dl以上。
「脂蛋白(a)」数值多寡,90%由基因决定,研究指出,约20%到35%的亚洲人,「脂蛋白(a)」先天超标,而非洲人约40%到50%超标。陈志维说,过去常认为非洲族群容易有心血管疾病,可能与饮食相关,但现在看来可能是与基因相关,关键就在「脂蛋白(a)」。
陈志维说,饮食有机会降低坏胆固醇,但对降低「脂蛋白(a)」并没有太多用处,唯一能有效降低的方式是投药或施打针剂,过去对于血脂迟迟无法降低的患者,会给予后线降血脂针剂,目前发现该针剂可帮助降低「脂蛋白(a)」数值约20%到30%,其余则有少数口服药可使用,科学界还在研发干扰「脂蛋白(a)」与坏胆固醇结合的药剂,盼未来有武器对抗第四种血脂。
既然已知「脂蛋白(a)」对心血管具有伤害,根据欧洲心脏学会(ESC)与美国心脏学会(AHA)建议,以下四种族群应主动且定期检测「 脂蛋白(a)」,分别是:
.家族心血管病史者
.本身无三高但曾突发心肌梗塞或中风者
.三高控制良好却反覆出现血管堵塞者
.有早发性心血管病病史患者
陈志维说,检测「脂蛋白(a)」需透过抽血,如果有家族史或病史等高风险者,目前健保给付检测「脂蛋白(a)」费用,若民众规律健检,建议可以加做「脂蛋白(a)」检测,厘清心血管疾病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心肌梗塞、中风发生机会。
生活作息良好,血压血脂控制稳定也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候选人,医界发现,第四种血脂「脂蛋白(a)」,恐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新关键。(123RF)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