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總統在全球關稅戰的一個廣闊前線上撤退時,他卻升級了與那個可能在貿易對決中擊敗美國的國家之間的較量。
特朗普於週三突然宣布對上週大張旗鼓推行的所有「互惠」關稅暫停90天,但卻排除了中國,將其關稅從104%提高到125%,在這場你來我往的鬥爭中,世界兩大超級大國陷入了激烈對峙。
總統決定暫停互惠關稅,此前股市連續數日下跌,並且連串警告指出,他可能會把美國經濟推向一場災難性的衰退。
而他轉而對中國加倍施壓,或許是出於扭轉先前政策以挽回面子的考量,但這將加劇人們對於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可能陷入停滯、雙方都遭受嚴重損害且負面影響遍及全球的擔憂。
白宮試圖將這次令人尷尬的撤退包裝成一場大勝,解釋道暫停互惠關稅的原因是因為眾多國家急於與華盛頓達成交易。而中國則受到懲罰,因為它以自己的關稅回應了特朗普的貿易戰。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形容這種單獨針對北京的做法是針對「壞行為者」的舉措,並表示這是「由於他們堅持升級挑釁」。
幾乎所有華盛頓人士都認為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不平衡,且需要美國採取堅定立場以回應北京被認為的各種違規行為。但特朗普這種隨意的領導方式似乎不太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因為他的一舉一動都會遭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強烈回應——習近平在這場對抗中投入的信譽與特朗普不相上下。
這場對抗是美國多年試圖解決其認為中國貿易濫用問題的延續,同時也是超過十年來關係惡化的頂點,其原因在於一個從太平洋競爭者演變為充滿侵略性與民族主義色彩、現今已成敵對超級大國的國家,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挑戰美國的實力。
這也成為21世紀外交關係中的一個黑暗裡程碑,並標誌著美國長期試圖防止兩大巨頭之間的緊張局勢演變成全面貿易戰——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後果——的努力陷入瓦解。週三,中國以對美國商品進口徵收84%的報復性關稅作為回應。全球決策者與投資者將密切關注中國對特朗普最新挑釁的回應,預計該回應將於北京時間週四早上揭曉。
美國管理中國崛起的努力已超過50年——自從尼克松總統先鋒般訪問毛澤東主席,以「開放」這個孤立貧困的國家,並試圖在其領導人與蘇聯的共產同僚間製造裂痕開始。距離另一個裡程碑也已近四分之一世紀:美國將中國納入世界貿易組織,寄望促進民主變革,並把中國鎖定在以規則為基礎、以西方為導向的經濟體系中。
這些善意努力的最終失敗,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中昭然若揭。這位總統乘著一股民粹浪潮上台,這波浪潮部分是對全球化反撲的產物——全球化不僅將美國工業就業轉移至中國,也在其背後留下了一片蕭條。
Chinese communist leader Chairman Mao Zedong welcomes US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at his house in Beijing in 1972. AFP/Getty Images
特朗普聲稱,有眾多國家急於締結貿易協議以抵消美國高額關稅帶來的痛苦,但中國並未加入這個行列。北京駁回了特朗普警告不要對先前第一輪關稅基礎上額外徵收34%關稅的要求,並警告稱它已準備好「戰鬥到底」。身陷與習近平總書記迅速升級的對抗,特朗普不得不維護自己的信譽,週三落實了對來自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商品徵收龐大進口稅的威脅。
「像中國這樣選擇報復、並試圖加大對美國工人不公對待力度的國家,正在犯錯,」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利維特週二表示。「特朗普總統意志堅強,他不會屈服,美國在他的領導下也不會屈服。」
特朗普在與習近平對峙中投入了大量個人與政治資本,使這成為一周內最嚴重的轉折,自從他在白宮玫瑰園宣布「解放日」關稅以來,事態從未如此動盪。
中國處處顯露出它認為能在與特朗普的對抗中撐過去的信心,這是多年來準備的結果。而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及其高層是否已完全預見到中國的韌性程度,或理解中國可能給美國消費者帶來的痛苦。
如果特朗普認為他每日讚揚的與習近平之「良好關係」會促使中國迅速低頭,那他就錯了。與北京達成類似於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貿易協議的前景,如今看來遙不可及——那項協議在疫情期間大部分已經瓦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5年3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特朗普聲稱美國被貿易夥伴「強姦」和「掠奪」過,這種說法顯然誇大其詞,但他對北京行為的不滿卻獲得了多位美國總統的共鳴。進口傾銷、美國企業市場准入、知識產權盜竊、貨幣操縱及工業間諜活動常常激化雙方矛盾。過去的白宮曾採取針對性執法與其他懲罰措施,試圖改變中國行為。多年來的不睦進一步鞏固了華盛頓跨黨派的一致觀點:北京是對美國軍事與經濟實力的首要威脅。
然而,特朗普的激進手法前所未見。他認為自己擁有一次獨特,甚至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來改變與這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形容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家的關係。「我們只有一次機會,」他週一在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說。
但他的作法既沖動又無差別,缺乏明確策略,同時也極少顧及中國的尊嚴與實力——這是其政府對其他國家態度中的一貫主題。
特朗普總統於4月2日週三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新關稅。
相關報導指出:國會賦予總統關稅權力,但這一權力總是可以被收回。
例如,副總統JD·范斯上週在批評過去的美國貿易政策時,嘲諷中國道:「我們向中國農民借錢,購買那些中國農民製造的東西。」他進一步表示,「這既不是實現經濟繁榮的秘訣,也不是實現低價格或創造美國良好就業機會的秘訣,」范斯在接受《福克斯與朋友》節目時如此說道。
副總統的輕蔑言論卻忽略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如今中國在人工智能、電動車、能源生產及其他多個領域均居全球領先地位。北京於週二譴責范斯的言論,稱其「令人震驚」、「令人惋惜」、「無知」且「不尊重」。
有著高度政治、全球及經濟利益的考量,使得習近平無法退讓。這位無情的中國領袖自詡為中國文明正當重返權力與榮耀的歷史催化劑,因此,向一位語氣強硬的美國總統低頭是難以想像的。向美國示弱也將損害中國自身實力,尤其在亞洲內部更易被視為失面子。
同時,中國的言辭充斥著美國試圖摧毀其經濟與政治制度的假設。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週二譴責美國關稅,稱其為「濫用」及對中國「合法權益」的侵犯。
在北京和華盛頓,驕傲情緒都在激化對抗。中國官方媒體堅信,美國正逐漸走向衰落的帝國;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及其引發的政治混亂,反而被視為弱點的表現,而非力量的展示。
特朗普的戲劇性舉動以及對美國盟友(包括東南亞國家)的攻擊,亦為中國提供了論據,證明美國並非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而中國結合政治控制的資本主義模式則顯得更為優越。
中國在面對與美國可能持久的貿易戰前所展現出的自信,也源於習近平對中國經濟方向的重新定位與現代化改革。
「我認為,假如你現在是習近平,你會想:『在我關注的指標上——技術韌性與自給自足方面,我們表現還不錯,這些關稅短期內或許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兼任研究員莉莉·麥克艾爾維說。她同時指出,習近平可能認為,除了中國的核心優勢外,中國還擁有能夠對美國造成高昂代價的「報復性工具」。
作為一位真正的專制領袖,習近平不同於特朗普,他不必擔心貿易戰對即將到來的選舉(例如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所產生的影響。儘管公眾輿論在中國依然重要,習近平或許認為他能夠對中國人民施加的痛苦,遠超特朗普對美國人民的影響。
如果美國通脹飆升並引發經濟衰退,最終可能是美國向北京求和,並接受對中國有利的條件。
2025年4月8日,卡車抵達中國東部江蘇省南京的集裝箱碼頭。(FeatureChina/AP)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商品供應國,近年來其供應佔美國總進口額的比例高達16%。中國主導了智慧型手機、電腦和玩具市場——當新關稅生效後,這些商品可能因暴漲的價格而讓眾多美國消費者望而卻步。結合拜登政府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關稅基礎上擴大的對華關稅,中國如今面臨的實際平均關稅率已接近150%。
此外,北京還可能對美國施加其他制裁措施,例如暫停向美國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的稀土礦物出口許可——這也是特朗普一直執著於在烏克蘭、格陵蘭等地尋找替代供應來源的原因之一。
在疫情期間供應鏈緊張對美國造成嚴重通脹影響之後,中國領導人可能會選擇對流向美國的貨物流再設新的人為限制。美國的法律與企業或將被限制在中國市場運作,而北京也可能通過限制大豆與高粱進口,震撼美國的農業重鎮。這些措施將同時傷及中國與美國,但也將展示習近平強大的報復能力。
小企業同樣處於脆弱狀態。儘管蘋果等巨頭可以轉移至其他生產基地(例如印度),但依賴中國商品與零部件的美國企業則將面臨更大風險。
前拜登總統經濟發展及產業戰略特別助理亞歷克斯·賈奎茲表示:「如果你是一家小企業,特別是在進口或供應鏈環節,那麼痛苦在所難免。」他補充說,此舉將對GDP形成拖累,進而衝擊就業市場,並推高通脹壓力。
「其中一個令人擔憂的地方在於,這一戰略缺乏理性思考和明確方向。」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