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起源於中國,在傳統中藥劑型中,有供口服的湯、丸、散、酒、滋膏、露劑;供皮膚用的軟膏、硬膏、散、丹、塗擦、浸洗劑;還有供體腔使用的栓劑、藥條、釘劑等。本世紀30年代研製出中藥注射劑,以後又發展了膠囊劑、顆粒劑、氣霧劑、膜劑等新劑型。
今天注重談進入美國市場較為流行的膠囊和顆粒 (粉劑)。無任膠囊或顆粒,均有單方和復方(成方)兩種。相比之下,單方的產品較為簡單,有一種成分。只要不在被FDA禁止輸入的名單上,沒有藥物的不當陳述,重金屬,農藥含量不超標;微生物未檢出,FDA系統做了登記,英文產品標籤完整,準確;產品就可以合規進入美國。
復方(成方)中藥品種繁多,配方複雜。因為成分多,較容易遇到進關時的麻煩。以下是筆者在30多年的實際操作時發現的問題,與大家分享。
1.產品的英文標籤 (labeling) 有問題: 標籤只有中文,沒有英文;或中英文內容不100% 對應。中藥作為膳食補充劑 (Dietary Supplement,又稱 Herbal Supplement),在美國不是藥。因此,作為食品,不能有藥物的陳述,如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亞洲的中藥入關時,很多產品帶有這樣的標籤。其次,標籤的格式用的不對,不是用來計算卡路裡。
2.產品中含有美國FDA禁止輸入的成分,如麻黃,川烏有毒;受保護的動物物種,如虎骨;需美國政府批文的品種,如阿膠,石斛;含馬兜鈴酸,致腎衰竭的木通,細辛。
3.亞洲生產的許多中藥復方(成方)產品很多的時候,被發現重金屬超標,或嚴重超標,如鉛,汞,鉻。第二個問題是微生物,如大腸桿菌被抽查時檢出。其次,中藥種植時施放農藥,如敵敵畏。
4.產品進關時,報關出問題,產品英文名稱被錯誤輸入,如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等,一下子就被FDA視為新藥,扣關,退關或被銷毀。
5.產品進美國前,國外製造商,美國進口商沒有完整地在FDA系統內註冊,未做每兩年的更新,或者,FDA登記因為某種原因,被FDA取消。中藥作為食品,必須通過報關行辦理貨物預先通知FDA, 俗稱Prior Notice,否則,貨物被拒關。
美國聯合諮詢服務公司華丹尼(Daniel Hue),從事 FDA,USDA,US Customs的諮詢多年,成功案例無數。免費諮詢有關更多中藥如何合規, 順利進入美國的細節及竅門,結果不會讓大家失望。
電話626-234-9468 ,電郵dhue@ucs.la,地址11030 Weaver Avenue, South El Monte, CA 91733,https://www.ucs.la ,微信號danielh73。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