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6歲的母親與父親養育了我們六個子女。對我們而言,她是不平凡的母親。雖然她並沒有豐功偉業,但她的一生充滿歷練,令人敬佩。從小到大,我們常聽她敘述自己童年的故事。母親幼年時天資聰穎,一目十行,記憶力驚人。許多童年學過的歌曲,至今興致來時仍能朗朗上口。
母親少年時經歷抗戰,隨著學校遷徙,走過許多地方,這些經歷拓展了她的視野。年輕時,她幾乎跑遍大江南北,婚後與父親移居台灣,便全心投入家庭,養育我們六個孩子。在五十年代,物資匱乏,每家都節衣縮食,母親憑藉智慧與信仰張羅一家大小的需求。直到我們成為母親,才瞭解其中的艱難。母親熱心助人,從不吝嗇幫助需要的人。「窮大方」這個詞是我從她那裡學到的。她也曾毫不顧忌習俗,將剛出殯的新寡婦接回家安慰照顧,為我們樹立了愛鄰舍的好榜樣。儘管生活節儉,母親始終把教育擺在首位。不僅悉心教養子女,也懷抱創業夢想。她曾在「客廳即工廠」的號召下,開啟家庭代工事業。後來,她還帶領婦女會的紡織廠工人,為國家賺取外匯,幫助家庭們度過難關。
,
在七十年代,出國並不容易,兩岸仍無法往來,但母親卻憑藉開闊的國際視野,在無外援的情況下勇敢踏出國門,成為家中第一個走向海外的人。她喜歡閱讀,常以聖經真理分析當今大事,並時常用聖經金句提醒我們,例如:「人的盡頭是神的開始」。她也時常藉聖經《啟示錄》來解讀當今世局。母親膽識過人,對世界局勢與國際時事十分關心,每日仔細閱讀紙版《世界日報》成為她的必修課。她是《世界日報》長達40年的忠實讀者,每天清晨早餐可以不吃,但報紙不可不讀。1985年,她在《世界日報》看到一則社區新聞:阿罕布拉學區正在徵求雙語學校社區聯絡員。當時她鼓勵待業中的我去應徵,由此展開了我在學區35年的服務生涯。在此還要感謝《世界日報》,相信許多讀者因著世界日報的各種新聞報導而蒙福!
,
母親是一位終身學習者,熱愛學習。她曾在成人學校學習英文,研習池坊流派的插花藝術,學習過太極劍、編織毛衣、製作年糕與蘿蔔糕,甚至釀造酒釀等等。母親一生勤勞,雖然年事已高,但若天氣許可,清晨總是與孩子們一同到植物園散步鍛煉。她即便走路辛苦仍堅持不懈,常說:「不好吃的飯要大口吃,困難的路要大步走」。邊走邊默誦聖經經文,堅守信仰與學習。她是智慧的婦人,以微薄的收入,悉心照顧八口之家,健康撫養六個孩子完成教育,並努力奉獻社會。她倚靠神的保守與幫助,帶領全家平安度過幾十年。近幾年來,母親居家時間較多,開始拼圖畫作,如今已完成上百幅千片以上的作品。有時也閒不下來,常做些麵食,分享給各家享用。母親對孫輩也疼愛有加,家中總備有零食、冰淇淋及玩具,每個孫輩與她的感情都十分融洽。
,
母親一生離不開教會生活,她常提醒我們凡到一個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可以敬拜的教會。她最喜歡查經禱告聚會。信仰的傳承是她的第一優先,如今每個孩子都有所屬的教會。感謝神賜給我們一位好母親!也祝天下的母親不僅母親節快樂,更是每日喜樂!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