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世界最小共和國諾魯,曾是人均最富裕國家,一度因磷礦開采暴富,現在卻因資源枯竭而陷入財務危機,並身處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生存威脅中。
磷礦資源豐富的諾魯,在1907年開始發展采礦事業,此後數十年,由英國、澳洲及紐西蘭當局密集進行采礦。 1968年獨立後,諾魯收回礦業的主控權,此後經濟高速成長。
「紐約時報」曾於1982年形容此島嶼為「世界最小且最富有的獨立民主政體」,並說諾魯的人均收入甚至超越因石油致富的波灣國家。諾魯面積僅21平方公裡,人口約1.2萬人。
到了1990年代,磷礦資源逐漸耗盡。多年的濫采,已經毀了島嶼地面約80%的土地,只剩下形狀參差不齊的石灰岩構成物,大部分內陸區域至今難以居住。海洋生物也蒙受其害。 「衛報」報導,因為磷礦開采使地表水源枯竭,當地已有40%的本土物種滅絕。
為了修復財政,諾魯轉而采取具爭議性的對策,包含成為海外稅務天堂、販賣護照,之後更與澳洲合作成立「諾魯區域處理中心」(Nauru Regional Processing Centre),收容尋求澳洲庇護的難民。
今年,諾魯再次推出「黃金護照」方案,透過出售公民身分,為海岸居民安置計畫籌集資金,因不斷上升的海平面現已威脅島民生存。總統亞定(David Adeang)對此表示:「這不只關乎生存,也關於確保未來世代能有安全、韌性及永續的家園。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