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由世代移民所构筑的国家,数百万移民正生活在法律与现实的夹缝中,华人群体亦不例外。他们当中,有人来美多年移民申请始终无法获批;有人配偶与子女皆为美国公民,自己却无法转换身分;更多人则「排不上队」,在旷日废时的移民程序之外,挣扎求生。
他们为什么走上无证之路?为生存、为养家糊口、为寻求庇护、为孩子教育…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个人的现实。当围绕移民政策的辩论愈演愈烈,来自当事人的真实声音也应被听见。
年过半百的庇护申请者远扬,2011年来到美国。因为请不起律师,他选择自行递交移民申请。英文能力有限,加上繁琐的法律程序,他的移民案件历经反覆,从未获批。根据远扬出示的移民文件,他的工作许可已被拒六次。十多年来,他靠照护老人、打零工、在餐厅工作维生;如今年纪渐长,没有工卡的他根本找不到工作,生活几近绝境。他坦言:「我确实有些后悔了。」但回到中国已不再是选项—在那里,他一无所有。
与远扬不同,79岁的李女士虽然未能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但她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在美国生活18年,她几乎将所有收入都汇回老家,用来照顾母亲与家人。2022年母亲高龄过世后,她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希望再多存一些钱,回乡养老。多年来,她一直在做住家保母,辗转过多个家庭,月收入不到2000元。她说:「我很幸运,雇主对我都很好,住在他们家里我也没什么开销。」
律师刘龙珠分享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子:曾经有一位无证移民,为了挣钱养家独自来美打工,因为向往看海,选择落脚洛杉矶。他每天打三份工,长期超负荷工作。三年后的一天,他在开货车途中发生意外,不幸身亡,直到离世也没见过海。而他的妻子因为签证被拒,无法来美国奔丧,只能托付丈夫生前一位朋友,将骨灰洒入大海。
「这是很多华人无证移民的缩影,为了挣钱养家。」刘龙珠说。
选择非法入境的人,并不全是为了逃离贫困或迫害。中年夫妇林先生与太太,在美墨边境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们为了让患有过动症(ADHD)的八岁儿子生活在不受歧视的教育环境,花了近20万元,通过一条相对安全且快速的路线来到美国。他们说,签证申请已经被拒两次,「不得不选择这条路」。讲述过程中他们数度哽咽,儿子就蹲在他们旁边。
林先生一家为了让患有过动症的儿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花费近20万元抵美。(记者赵健/摄影)
79岁的李女士每月支付450元,与三人合租一间卧室。图为她的床位。(图/受访人提供)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