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我和老公踏上去班芙的旅程。
我们把帐篷、自行车、矿泉水放进白色皮卡,从加拿大西南边陲小镇出发,至多伦多后一路向北,沿着镶嵌在湖光山色中的安省17号公路,途经苏圣玛丽和雷湾,再上横贯加拿大的1号公路,穿过曼尼托巴、萨斯卡通、阿尔伯达三省,全程近4000公里。
驶出安省,窗外不时快速闪过油菜花、牧草垛、谷仓、奶牛和油井架,浓郁的草原风扑面而来。第五天,覆盖着冰川积雪的洛矶山脉赫然出现在公路的尽头,此行的目的地--班芙国家公园到了。
弓河谷(Bow valley)是洛矶山脉北段的一个山谷,八千多年前就已成为冰融区,附近的印第安人常来此逐鹿狩猎,但一直不为人知,直到一个偶然事件在这里发生。
1867年7月1日,英国在北美大陆东部的几省率先组成联邦,建立新的国家加拿大。四年之后,位于西海岸的英属哥伦比亚(B.C)省加入联邦。卑诗省的加入是有条件的。时任加拿大总理麦克唐纳承诺在十年内修建一条铁路,将它与其他省份连接起来。铁路由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集团(CPR)运营,从东部的蒙特利尔出发,穿越峰峦叠嶂的洛矶山脉至西海岸,全长4600多公里。1883年,铁路修到了卡尔加里。
收工后和周末休息时间,CPR的筑路工威廉和汤姆兄弟俩(William and Tom McCardell)和工友弗兰克(Frank McCabe)通常出去寻找金子。他们每天只能领取2.5元加币,靠这点薪水是绝对发不了财的。有一天,他们过弓河时发现有一股水流是温热的,还有股奇怪的味道,便寻踪溯源找到硫磺山东北一侧。扒开一棵倒伏的大树,从顶部进入岩洞,他们彻底惊呆了:一池绿宝石一样的泉水,汩汩冒着热气,热气中充满了臭鸡蛋味儿。三个男人没有发现金子,但发现了像金子一样宝贵的东西--温泉。
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泡温泉是有钱人趋之若鹜的时尚;硫磺泉富含矿物质疗效更好,尤受青睐。班芙的温泉吸引了众多来西部开始新生活的冒险家,和世界各地的富商、贵妇们,这些人中,就有诺曼·卢克斯(Norman Luxton)。
诺曼1876年11月2日生于红河流域的上加里堡(现在的温尼伯),也是歌曲「红河谷」的诞生地。这里的原住民是梅蒂人(Metis),早期梅蒂人是印第安女子和在红河地区经营皮毛生意的欧洲商人所生的后代。诺曼虽是白人,儿时与当地原住民儿童的友谊,以及学习钓鱼和打猎的经历,极大影响了他的人生方向。长大后,诺曼成为一名出色的射手和狂热的独木舟手,熟练掌握动物标本剥制术。
成年后诺曼离开曼尼托巴,前往西部,在温哥华,他遇到了约翰·沃斯船长,两人一起开始了乘独木舟环球航行的冒险之旅。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损害了诺曼的健康,为借助温泉水疗调理身体,1902年他来到班芙。
诺曼敏锐地看到了班芙独特的潜力,建造了班芙第一家剧院和酒店--爱德华国王酒店。现在,这栋位于班芙小镇的两层楼房是班芙最好的餐馆--枫叶餐馆所在地。诺曼的山羊古玩店,存放着各种毛皮、土着手工艺品,以及包括班芙人鱼在内的奇珍异物,这就是今天的布法罗国家博物馆。
诺曼还主办班芙冬季嘉年华,举行跳台滑雪、花样滑冰、陷阱射击、曲棍球、平底雪橇、冰壶,雕刻冰宫…等比赛,使得班芙冬季也成为旅游热点。
班芙开发的最初数年里,很多像诺曼一样有才华且具冒险精神的人从世界各地汇聚在这里开拓自己的人生,加拿大女探险家玛丽·夏菲尔(Mary Schaffer)就在其中。
班芙公园的旅舍边的小溪。(图作者提供)
玛丽是一位摄影师、作家。1889年,玛丽与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加拿大洛矶山脉旅行时结识了第一任丈夫查理·夏菲尔。这位物理学博士痴迷于洛矶山脉的野花。查理去世后,玛丽和女友人茉莉继续在洛矶山游历探险。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两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行走于猛兽出没、原始森林密布的野生洛矶山脉,可说是非常大胆而另类了。
1907年,玛丽和茉莉开始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旅行。她们在寻找萨斯卡通河和阿萨巴斯卡河的源头时,无意中发现了被印第安土着称为查巴银慕湖的祕境,这就是如今洛矶山脉六大名湖中最大的一个天然湖泊「玛琳湖」。
在阿萨巴斯卡河的上游,玛丽和茉莉偶遇当地部落的一位印第安人萨姆森。多年前萨姆森曾跟随父亲去过神祕的查巴银慕湖。玛丽他们根据萨姆森绘制的地图翻山越岭一个多月,终于发现了查巴银慕湖的踪迹。阳光下,湖体泛着「冰川绿」,似在等待她们的到来。
玛丽后来与相处多年的向导比利·华伦(Billy Warren)结为夫妇,并在班芙购买一处幽静的山居别墅「稍候片刻(Tarry-A-While)」定居下来,直到去世。
班芙坐拥洛矶山脉美景和恒温的温泉疗养地,以及便捷的铁路与公路交通,20世纪初就已成为北美重要的旅游地。
如今的班芙小镇,古老的街道上各色店铺鳞次栉比,一年四季游客熙攘;早期建造的原木小屋古风依旧,诉说着创业者昔日的辉煌,和那些独属于他们的与班芙之间的祕密。
三个铁路工人在硫磺山发现了温泉之后,在上面建了一个小木屋,想把这眼炙手可热的硫磺泉当作摇钱树,但申请土地所有权时未获批准,政府将温泉收为国有。
1885年,联邦政府把温泉所在的「洞穴与盆地」周边25英里范围画为保护地,两年后又进一步扩大,这就是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洛矶山公园」的雏形。
洛矶山公园的初衷并非为了保护原始生态,而是用于支付修建铁路的巨大开销。CPR也看到了它背后的商机,在铁路沿线建造了酒店、餐馆等消费场所。1888年,时任CPR总经理的威廉·霍恩(William Cornlius Van Horne)在硫磺山脚下建造了拥有250个房间的费尔蒙班芙温泉酒店(Banff Springs Hotel),它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酒店。这个酒店至今依然有着粗大的橡木横梁、大理石地面、豪华温泉装置,一如当年。
1930年,洛矶山公园因其所在的班芙镇而被正式命名为「班芙国家公园」。「班芙(Banff)」一词来源于CPR总裁乔治·斯特芬(George Stephen)的出生地苏格兰班芙郡(Banffshire)。
在班芙期间,我们住在「你好加拿大(Hi Canada hostel)」旅舍。这间旅社由两位巴克利女士玛丽和凯萨琳(Mary Bell Barklay and E. Catherine Barklay)于1933年创办,如今已有很多分店。旅舍建在山里,几栋小木屋隐在树林中,没有网路,没有洗澡设施,没有抽水马桶。房间昏暗的节能灯用电,来自室外的太阳能板,厨房里的饮用水是管理员从山下背来的。我们把脏衣服拿到营地旁的小溪里洗,就听对面有人喊:「这里不能洗衣服」。
班芙公园的你好加拿大旅舍。(图作者提供)
班芙公园的原生态环境,就得益于从民众到政府强烈的环保意识。公园自1960年全年对外开放后,旅游人数一度达到500万人次。为了保持班芙的「野性」,加拿大公园管理局开始限制徒步旅行人数,缩减公园内开发项目,将班芙镇长期居民人数限定为1万人。
班芙也是骑行和徒步爱好者的天堂,山林中,经常遇到背着帐篷的年轻人,令我想起「Resilience」这个词,总有一天世界会变得不再宜居,人类应走出舒适区,像大自然一样保持「野性」。
班芙公园的冰川湖。(图作者提供)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