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費爭議越來越多。南加一名華人女顧客最近在中餐館消費時,被服務生追至門口強行討要更多小費,此舉給當事人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甚至有顧客被中餐館服務生追討小費至停車場,不給就翻臉。消費者質疑,小費究竟該給多少,是按照稅前還是稅後計算百分比?
洛杉磯縣聖蓋博谷居民Angela黃,日前向本報分享她姐姐的親身經歷。事發當天,黃姐姐在一家中餐館消費26元多美金(包括消費稅在內),她支付2元多小費,共計29元左右。就在黃姐姐離店的時候,前台服務員攔住她,大聲質問為何僅付2元小費。
根據Angela的陳述,黃姐姐當時向店員解釋,自己支付的小費並不少,因為按照稅前金額的百分比計算;但對方態度強勢,稱按照該店規定,小費應按稅後金額的百分比計算。服務生反覆強調黃姐姐只付了2元,「講了好多遍,當時正是午餐時分人很多,感覺她吃霸王餐一樣。」Angela指出,姐姐很尷尬,也不願再糾纏,最後含著眼淚拿出錢包,又給了對方2元,前後共支付4元小費。
對於服務生強行追討小費的行為,Angela非常憤怒,她表示姐姐遭遇此事後心理傷害很嚴重, 「她有創傷後遺癥,最近每天做噩夢,醒來後就發現手上有一條條抓痕,是自己在睡夢中抓的。」Angela認為黃姐姐受了很大的委屈,「小費就是客人願付多少就付多少,服務生怎麼可以強迫客人支付?」
類似事件並非個案。根據Angela的敘述,她曾目睹華人一家被店員追討小費至停車場。事件發生在聖蓋博谷的另一家中餐館,當時一家五口人就坐在Angela旁邊,「他們應該是從中國大陸來的,一家老少五口。」華人一家結帳出門後,服務員追出去大聲叫喊「小費不夠」,一路追到停車場。「我們在旁邊看著非常生氣,我先生當時就說,如果服務生用這種態度對待他,自己絕不會罷休。」
在美國生活幾十年的老移民Angela表示,小費問題目前已經失控,「老外餐廳相對較好,服務生熱情招呼,給顧客準備紙巾,上菜後也會經常詢問是否需要其他,這才叫服務。」但她質疑一些中餐館的服務,「除了點菜、上菜外,幾乎沒有其他服務,現在討小費變得就像搶錢一樣。」
與Angela想法相似,不少消費者認為,新冠疫情似乎是個分水嶺,此前人們尊重小費文化,以支付小費方式肯定服務人員的付出。但疫情後,通貨膨脹導致普通人錢袋縮水,大部分餐廳的小費建議最低標準飆漲至18%,甚至一些餐廳強行將小費計算在帳單上,引來諸多不滿。一位匿名的華人消費者指出,「美國小費文化已經扭曲,不再是服務好,顧客心甘情願多給;如今變成不給小費,對方就會翻臉。」
華人被餐廳服務生追到門口、停車場討小費。此為示意圖。(Unsplash.com)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