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近日达成一项高达95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为一起涉及Siri虚拟助手的用户隐私诉讼画上句号。这场风波可以追溯到五年前,有用户发现,苹果设备上的Siri似乎并非仅在用户喊出“嘿,Siri”时才会激活,甚至在无人呼叫的情况下也会悄悄记录对话内容。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行为据称已持续十余年。
事件曝光后,引发了公众对隐私泄露的强烈担忧。有用户声称,自己与家人讨论的话题竟然变成了广告推送的素材。例如,随口提到耐克运动鞋或某餐厅后,手机很快便开始推送相关广告链接;更夸张的是,某些涉及医疗讨论的内容也出现在广告中,这种现象让不少人感到“无处可逃”。
苹果公司对此始终否认不当行为,但最终选择通过支付巨额和解金来平息争议。根据和解协议,凡在2014年9月17日至2023年底之间购买过苹果设备的用户均可申请赔偿,涉及Siri的每台设备最高可获赔20美元,单人最多可为5台设备申请。不过,实际赔偿金额可能会因用户申请人数而有所浮动。
尽管赔偿方案看似诱人,但数据显示,预计仅有3%至5%的用户会真正参与申领,其余人或因不了解情况或嫌程序复杂而错失机会。与此同时,苹果需支付的2960万美元诉讼费用将从和解金额中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用户可获得的实际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案继续诉诸法庭,苹果面临的潜在赔偿金额可能高达15亿美元。然而,这一风险如今已因和解协议的达成而化解。对于苹果来说,9500万美元的赔偿金额在其自2014年以来高达7050亿美元的收入面前几乎不值一提。
这场风波为公众敲响了警钟,也对科技公司提出了更高的隐私保护要求。在智能设备无处不在的时代,用户对隐私的关注已然成为企业无法忽视的问题。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